公司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提升工作效率的核心措施,其核心在于建立标准化、责任化、长效化的管理机制。通过明确区域划分、细化清洁标准、实施分类奖惩,确保办公区、生产区、食堂等场所的整洁安全,同时融入环保理念与员工行为规范,形成全员参与的卫生文化。
-
标准化区域管理
生产车间需做到“五定四清四无”,即定人定时定工具清理,确保高空、地面、机台无积尘杂物;办公区要求“七无一齐”,杜绝蛛网灰尘,保持用具整齐;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从食材到餐具全程消毒;卫生间实行“七无一通”标准,专人定时清洁消毒。特殊区域如仓库、机房需额外制定防潮防尘方案。 -
责任到人的执行体系
设立专职卫生管理小组,划分包干区并公示责任人。部门主管每日督查,员工负责个人工位“门内达标”,公共区域由保洁团队按频次清洁。推行“谁污染谁清理”原则,施工方需在合同中明确卫生责任,违规者扣减工程款。管理层每月联合巡检,结果挂钩部门考核。 -
动态化监督与激励
采用积分制考核,95分以上免罚,60分以下罚款500元/次,个人违规直接扣薪30-100元。同步设立“卫生标兵”奖,通报表扬并发放奖金。通过电子屏、培训会强化“十不”规范(如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鼓励员工举报脏乱差现象。 -
环保与健康协同
垃圾分类实行“四分法”,有害垃圾专业回收,厨余垃圾日产日清。优化通风系统,定期检测PM2.5与甲醛数据。绿化带推行“认养制”,员工参与养护可获积分。疫情期间增加高频接触面消毒,配备应急医药箱。
提示: 制度生命力在于持续优化,建议每季度收集员工反馈,结合AI巡检数据调整细则,将卫生表现纳入晋升评估,最终实现环境质量与团队凝聚力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