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一次太空发射:全球首个专用轨道计算星座升空,开启“太空计算时代”
2025年5月1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首个专用轨道计算星座——由12颗卫星组成的“三体计算星座”。此次任务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卫星具备每秒5千万亿次操作(5 POPS)的综合算力、100 Gbps激光星间链路和30TB机载存储,标志着中国在太空AI与实时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技术亮点
星座卫星搭载自研AI载荷和星载智能计算机,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数据可直接在太空处理,减少对地面设施的依赖,降低传输延迟。一颗卫星还配备宇宙X射线偏振仪,可秒级识别伽马射线暴等天文事件,推动“人工智能+天文”研究范式变革。 -
战略意义
该星座是“星算计划”的首发任务,未来将扩展至2,800颗卫星,助力中国抢占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制高点。其经济、科学和军事潜力显著,可能重塑全球云计算竞争格局,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新领域。 -
行业影响
星座支持对地遥感数据的实时处理,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三维数字孪生服务。商业公司ADA Space与浙江实验室的合作,展现了“政企研”协同创新模式,加速太空技术商业化。
提示:太空计算或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关注中国后续发射计划(如天问二号小行星任务)及星座应用落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