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不仅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更是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实践指南。 通过基层服务、创新攻坚、教育实践等鲜活案例可见,担当的本质是忠诚、责任与行动的融合,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专业能力回应时代需求,以躬身实干诠释青春使命。
-
忠诚为基,筑牢担当信仰
从选调生驻村解决民生难题到退伍军人盘活乡村经济,忠诚于党的初心是担当的动力源泉。将政策宣讲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用“院坝会”倾听群众诉求,体现的是对使命的坚守。 -
专业为刃,锤炼担当本领
青年创客孵化基地、有机蔬菜基地等案例证明,专业化能力是担当的硬支撑。无论是水务改造方案制定,还是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应用,只有“专一行精一行”,才能将理想转化为惠民实效。 -
实践为桥,激活担当效能
中学思政教育通过水质检测、远足环保等实践课,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家国情怀”。乡村振兴中,青年干部以招商手册跑出产业新路,说明行动是担当最生动的注脚。 -
创新为翼,拓展担当边界
从咖啡工坊引入乡村到模拟政协提案走进课堂,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边界。青年科研者攻坚技术瓶颈、基层工作者探索治理新模式,彰显担当需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青春因挺膺而闪耀,担当因实干而厚重。每个人都是“青春中国”的书写者——从本职岗位出发,以专业回应时代,用行动定义担当,便是对“挺膺”最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