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始于商朝的甲骨文,其具备成熟文字系统且用于占卜与纪事;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则标志着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端,此后的历史事件开始拥有明确编年脉络。
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至商朝时期,商代甲骨文是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汉字体系,其内容以占卜为核心,同时记录祭祀、战争、农业等事务,并涉及族谱信息,与《史记·殷本纪》的部分内容相互印证。尽管夏朝存疑且缺乏直接文字证据,但甲骨文确立了从商代起中国进入信史时代的基础。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另一关键节点,西周“国人暴动”导致周厉王出逃,周公与召公联合执政,中国历史自此开启详细编年记录,所有事件均以年份为序系统留存。
商朝以前,虽无可靠同时期文字载体,但甲骨文中天干地支的记载表明古人已形成时间观念;而夏朝作为首个文献记载的世袭王朝,其存在主要依赖后世《尚书》《史记》等文本,缺乏直接考古文字佐证。周代起,除帝王在位、年号纪年外,天干地支、公历纪元等体系逐步完善,为历史事件提供更精准定位。例如,《竹书纪年》《史记》构建起早期编年框架,司马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自共和元年后形成连续可信的纪年链。
回溯古代历史记载,甲骨文是信史起点,而“共和元年”确立了确切纪年传统,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编年体系的基础。后续的多种纪年方式如干支、年号等,则进一步丰富了历史记录的精确性,使得数千年的文明脉络得以清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