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的机会。以下是关于征集志愿的详细信息。
征集志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定义
-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
- 征集志愿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平行志愿的不足,增加考生的录取率,减少退档率,并克服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基本概念
- 征集志愿的院校:包括生源不足、超退和追加计划的高校。
- 征集对象:为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
- 征集规则:普通类本科第一批A、B段,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征集志愿的原因和适用对象
原因
- 生源不足:部分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
- 超退: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导致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 追加计划: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
适用对象
- 未被录取的考生:只有未被录取且符合征集志愿条件的考生才可以填报征集志愿。
- 分数要求:考生必须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线或在其基础上降低一定分数的要求。
征集志愿的填报流程和注意事项
填报流程
- 查询缺额计划:考生需要在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相关网站上查询哪些院校有征集志愿的名额,以及具体的缺额计划。
- 填报征集志愿: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的征集志愿填报系统,填写征集志愿表格。
- 审核录取:院校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填报情况,对征集志愿进行审核和录取。
注意事项
- 时间紧迫:考生需要密切关注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的通知,及时填报征集志愿,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 信息对称:考生要注意及时了解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征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错过机会。
- 谨慎选择:考生要谨慎选择院校和专业,一旦被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
征集志愿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 增加录取机会:征集志愿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录取几率。
- 减少退档率:通过征集志愿,可以减少因志愿填报不当导致的退档率。
意义
- 公平性:征集志愿是公开征集录取,确保了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 灵活性:征集志愿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分数略低于目标高校或专业的考生。
征集志愿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一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增加了录取几率和公平性。考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以确保能够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
征集志愿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因地区和批次而异,但通常安排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的短时间内。以下是一些关键时间点和相关信息:
征集志愿的一般时间安排
- 本科提前批:7月中旬至8月中旬
- 本科批:7月下旬至8月中旬
- 高职(专科)批:8月上旬至中旬
征集志愿的具体时间
- 2023年辽宁省:
- 本科提前批:7月16日
- 本科批第一次:7月25日
- 本科批第二次:7月29日
- 高职(专科)批第一次:8月10日
- 高职(专科)批第二次:8月13日
- 2023年湖南省:
- 本科批第一次:7月25日
- 本科批第二次:7月30日
- 专科提前批:8月8日
- 高职专科批第一次:8月16日
- 高职专科批第二次:8月21日
征集志愿的填报要求
- 资格要求:达到分数要求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才能填报。
- 时间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 填报方式: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或指定渠道进行填报。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有哪些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因地区和年份而异,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征集志愿的院校类型
- 生源不足的高校:由于投档学生不够,这些高校需要通过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
- 超退高校:这些高校投档学生数充足,但因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被退档,需要征集志愿来填补空缺。
- 追加计划的高校:有些高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招生计划,这些计划也会通过征集志愿来公布。
征集志愿的专业类型
征集志愿的专业通常包括:
- 理工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 文史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等。
- 艺术类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等。
- 医学类专业:如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
- 其他专业:如空中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
如何获取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信息
考生应密切关注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或招生办公室发布的最新信息,这些机构会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公布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名单。考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如何提高征集志愿的成功率
要提高征集志愿的成功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密切关注征集志愿信息:
- 及时关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如省招办或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包括填报时间和剩余计划等。这些信息通常会在官方网站或指定渠道公布,考生需定期查看以确保不错过机会。
-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 在填报征集志愿时,采用“冲、稳、保”的原则。即第一个志愿可以稍微冲一冲,选择略高于自己分数的院校;第二个志愿要稳一稳,选择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院校;第三个志愿则是保底的,选择分数较低但自己能接受的院校。这样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
-
谨慎选择院校和专业:
- 征集志愿并不意味着所有院校都会降低录取分数,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比常规志愿更高。考生应避免盲目追求热门院校和专业,合理搭配冷热专业,以减少竞争压力。
-
了解高校的录取规则:
- 在填报前,仔细阅读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录取规则,如分数级差、专业优先级等。这有助于考生更合理地填报志愿,提高录取成功率。
-
考虑服从调剂:
- 如果考生对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建议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避免因专业不匹配而被退档。
-
及时填报,避免逾期:
-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较短,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未填报将失去参与机会,因此务必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