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志愿填报单位、平行志愿数量、志愿填报要求以及专业调整等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志愿填报单位的变化
从“院校”到“院校专业组”
改革前,志愿填报单位以“院校”为主,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改革后,志愿填报单位变为“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包含多个专业,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这种变化使得志愿填报更加精细化,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科情况和兴趣选择具体的专业组,增加了志愿填报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平行志愿数量的变化
增加平行志愿数量
改革前,各批次平行志愿设置16个院校志愿;改革后,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征集志愿也相应增加,本科批次和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增加平行志愿数量意味着考生有更多机会被心仪的院校录取,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提高了录取率。
志愿填报要求的变化
增加选科要求
改革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按照院校专业组对应的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填报。例如,报考理工类专业,必选物理和化学。这一变化强调了选科的重要性,考生需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选科方向,以确保能够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新增专业和调整专业的影响
新增专业和调整专业
2024年,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
新增和调整专业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考生和家长需要关注这些变化,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合理选择专业。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志愿填报单位从“院校”变为“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数量大幅增加,志愿填报要求更加严格,以及新增和调整专业的出现。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规划,合理选择专业和学校,以确保能够被心仪的院校录取。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因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省份的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
北京:
- 第一次填报:6月27日8时至7月1日17时
- 第二次填报:7月25日8时至7月26日17时
-
天津:
- 第一次填报:6月26日9时至6月28日12时
- 第二次填报:7月28日9时至7月30日17时
-
河北:
- 集中填报志愿时间:6月26日12时至6月27日12时(本科提前批A段军队院校志愿)、6月28日9时至7月2日17时(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对口本科批)
- 征集志愿时间:7月11日17时至7月12日10时(本科提前批A段志愿征集),7月16日12时至7月17日10时(本科提前批B段、对口本科批志愿征集),7月25日12时至7月26日17时(本科批第一次志愿征集),7月29日12时至8月1日17时(本科批第二次志愿征集),8月7日12时至8月8日10时(专科提前批、对口专科批志愿征集),8月13日12时至8月15日10时(专科批第一次志愿征集),8月17日12时至8月18日17时(专科批第二次志愿征集)
-
山西:
- 第一段:6月26日8:00-6月27日18:00
- 第二段:7月3日8:00-7月5日18:00
- 第三段:7月29日8:00-7月31日18:00
- 第四段:8月10日8:00-8月11日18:00
- 第五段:8月15日8:00-8月18日18:00
-
内蒙古:
-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A、B、C三个批次志愿填报:7月3日9:00开始至7月5日17:00止
- 本科提前批A录取结束:7月10日左右
- 本科提前批B录取结束:7月19日左右
- 本科提前批C录取结束:7月26日左右
- 专科提前批志愿填报:8月5日左右
- 专科提前批录取结束:8月9日
-
吉林:
- 志愿填报从6月26日开始启动
-
江苏:
- 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填报:6月28日-7月2日
- 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7月27日-28日
-
河南:
- 第一次填报:6月26日8:00-28日18:00
- 第二次填报:7月4日-7月5日
- 第三次填报:7月24日-26日
- 第四次填报:7月30日-31日
-
湖北:
- 第一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
- 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8月6日8:00至8月9日17:00
-
湖南:
- 第一次填报:6月26日8:00-6月27日17:00
- 第二次填报:6月29日8:00-7月2日17:00
- 第三次填报:8月6日8:00-8月8日17:00
-
广东:
- 志愿填报时间:6月26日-7月31日
-
甘肃:
- 第一次填报:6月26日20:00至6月30日14:00
- 第二次填报:7月29日20:00至7月31日14:00
高考志愿的填报流程是怎样的?
高考志愿的填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阅读招生计划书:
- 在高考前,学校会发放《招生考试之友》等资料,考生应仔细阅读,了解各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学费等信息。
-
收集信息:
- 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获取最新的高考政策、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等信息。
-
准确定位:
- 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确定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的排名,评估自己的高考成绩可能达到的水平。
-
知己知彼:
- 了解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
初选志愿:
- 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和专业,初步列出志愿清单。
-
模拟填报:
- 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地呈现出来,进行一次真实的模拟填报,熟悉填报流程和系统操作。
-
登录网站:
- 打开浏览器,登录省招办指定的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用户名为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
-
填写基本信息并修改密码:
- 填写住址、电话等重要信息,并修改初始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
填报志愿:
- 选择要报考的批次,填写院校专业组代号及专业代号。每张志愿表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并提交志愿表”按钮。
-
保存志愿:
- 填写完所有志愿后,务必点击“保存”按钮,确保志愿信息被正确提交到系统中。
-
复查志愿:
- 确认所有志愿都已经成功保存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并再次登录系统查询所填报的志愿内容,确保无误。
-
修改志愿:
- 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多次登录系统修改志愿,但每次修改后都要及时保存。
如何有效利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要有效利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使用步骤
-
登录指定网页:
- 使用准考证上的报名号和身份证号码作为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登录省招办指定的志愿填报网站。
- 首次登录后,务必修改初始密码并妥善保管。
-
阅读“考生须知”:
- 仔细阅读系统提供的“考生须知”,了解填报流程、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
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 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
- 根据提前草拟的志愿表,输入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确保不填错位置。
-
检查核对:
- 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系统会将代号转换成相应的院校和专业名称。
- 仔细核对显示的院校和专业信息,确保无误。
-
保存志愿信息:
- 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系统中。
- 建议保存后退出系统,重新登录再次检查志愿,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
明确专业方向:
- 在填报志愿前,先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与之相符的专业方向。
-
合理利用“冲、稳、保”策略:
- 将志愿分为“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层次,合理分配院校和专业选择。
-
估分与对比:
- 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往年录取分数线,估算自己能报考的院校范围。
- 参考近三年的录取数据,计算分差,评估自己的竞争力。
-
利用专业工具和大数据:
- 使用高考志愿卡等工具,查询历年分数线、招生计划等信息,辅助决策。
- 利用智能推荐志愿功能,根据成绩和兴趣推荐合适的志愿组合。
-
注意志愿顺序和调剂:
-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避免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分数。
- 考虑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