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2025年拥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及10个省级品牌专业,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的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
作为山西省重点师范类高校,该校的特色专业覆盖文理基础学科与教育领域,其中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六大国家级特色专业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戏剧与影视学、心理学等优势学科,形成了科研与教学双向赋能的培养体系 。
一、国家级特色专业群
- 汉语言文学
以荀子学院为依托,融合古典文学与当代语言应用教学,培养具备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生物科学
依托分子磁体重点实验室,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科研成果多次获省级奖项。 - 化学教育
首创“3.5+0.5”培养模式,与45个县级教育实验区联动,输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
专业名称 | 核心优势 | 学科平台 |
---|---|---|
物理学 | 粒子物理领域突破性进展,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 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实验室 |
历史学 | 华北地区历史文献研究重镇,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C+,公费师范生培养试点 | 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
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体系
- 心理学
2019年首批入选,建有心理与认知行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省级精品课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作开设黄昆英才班,聚焦人工智能与芯片设计。 - 戏剧影视文学
学科评估B级,依托戏曲文物研究中心,首创“学科+非遗”教学模式 。
三、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山西省品牌专业,支撑理科教育体系,学科评估C- 。 - 教育技术学
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打造影视制作与网络系统集成实践平台。 - 体育教育
排球专项课程获评国家级金课,培养多名全国武术冠军。
山西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布局既强化了传统师范教育的优势,又通过交叉学科拓展了新兴领域,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聚焦民间艺术传承,成为国家急需人才培养方向 。其学科建设始终围绕“科研引领”与“社会服务”双主线,为区域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