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名人

教育技术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在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将介绍几位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李克东

教育背景与研究贡献

  • 李克东教授1938年出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他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访学,1983年与李运林教授共同创建了新中国首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 他在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电化教育导论》《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等。

学术成就与荣誉

  • 李克东教授在1998年牵头申报并成功建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该学科荣获国家重点学科的殊荣。
  • 他四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011年被授予“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奖”个人成就奖。

学术影响

  •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的领军人物,李克东教授在指导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他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创办了多个学术交流平台,如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为教育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国农

教育背景与研究贡献

  • 南国农教授1920年生于江西清江,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教育哲学专业,随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获硕士学位。
  • 他在中国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创办了西北师大电教系,并主持编写了《电化教育学》等多部教材。

学术成就与荣誉

  • 南国农教授在1984年创办了西北师大电教系,并在1980年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现为该杂志主编。
  • 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和“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

学术影响

  • 南国农教授在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化教育名称、本质和内涵的探讨上,奠定了他在我国电化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 他积极倡导在全国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并组织编写了多部电化教育教材,推动了电化教育专业的发展。

何克抗

教育背景与研究贡献

  • 何克抗教授1937年生于广东大埔,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 他在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技术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学术成就与荣誉

  • 何克抗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分类框架和通讯模型,建立了由文化因素到通讯系统的映射关系,为理解网上教育系统的信息传播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模型。
  • 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国际贡献奖、杰出服务奖和终身成就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广泛影响和极高声誉。

学术影响

  • 何克抗教授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
  • 他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桑新民

教育背景与研究贡献

  • 桑新民教授是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与管理中心主任,教育情报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他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自动化》等。

学术成就与荣誉

  • 桑新民教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获得了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并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

学术影响

  • 桑新民教授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他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推动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如李克东、南国农、何克抗和桑新民,他们在推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技术学有哪些著名的学者?

教育技术学领域有许多著名的学者,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贡献:

中国教育技术学者

  1. 李克东

    • 身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 贡献: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创建了新中国首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提出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荣获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
  2. 何克抗

    • 身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 贡献:提出跨越式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推动了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 南国农

    • 身份: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家。
    • 贡献:被誉为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提出了电化教育“七论”,奠定了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4. 孙明经

    • 身份: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主任。
    • 贡献:参与创建并主持了中国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培养了第一批电教和影音人才。
  5. 胡小勇

    • 身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贡献: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

国外教育技术学者

  1. 戴维·乔纳森

    • 身份: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
    • 贡献:国际教学系统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著有多部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认知工具的著作。
  2. 理查德·梅耶

    • 身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达巴巴拉分校心理系教授。
    • 贡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开拓者,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理论,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
  3. 唐纳德·伊利

    • 身份:雪城大学荣休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始人之一。
    • 贡献:创建了美国教育信息资源中心(ERIC/IT),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享有广泛影响和极高声誉。
  4. 沃特·迪克

    • 身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贡献:教学设计领域的杰出专家,著有《系统化教学设计》等经典教材。
  5. 迈克尔·汉纳芬

    • 身份: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心理与教育技术系终身教授。
    • 贡献:学习与绩效支持实验室主任,专注于开发和测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

    • 研究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课程开发技术等。
  2. 教学设计与开发

    • 研究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 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
  3. 教育媒体与资源

    • 研究教学媒体(如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 探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
  4. 教育信息化与管理系统

    • 研究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和方法,推动教育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 探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 学习科学与技术

    • 研究学习理论、学习模型和学习结果类型,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
    • 探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6.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 研究远程教育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
    • 探讨远程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管理。
  7. 教育软件与工程

    • 研究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包括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
    • 探讨知识工程和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8. 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

    • 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等。
    • 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教育技术学有哪些重要的期刊?

教育技术学的重要期刊包括以下几类:

国际重要期刊

  1.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美国教育研究杂志)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政策与实践、课程设计与教学法、教育公平与多样性、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 特点:由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出版,涵盖广泛的教育主题。
  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技术理论与模型、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教育游戏与模拟、学习分析与数据挖掘等。
    • 特点:分为“研究”和“开发”两部分,兼顾理论与技术。
  3.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英国教育技术杂志)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学习分析与人工智能等。
    • 特点:提供国际化视角,注重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
  4. ​《Computers & Education》​​(计算机与教育)

    • 主要发表领域: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等。
    • 特点:以实证研究为主,注重技术对学习的影响。
  5. ​《Journal of Learning Analytics》​​(学习分析杂志)

    • 主要发表领域:学习数据分析、教育数据挖掘、学习行为建模、学习分析工具与平台等。
    • 特点:专注于学习分析领域,适合对教育数据感兴趣的研究者。

国内重要期刊

  1. ​《电化教育研究》​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等。
    • 特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权威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 ​《现代教育技术》​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等。
    • 特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
  3. ​《中国电化教育》​

    • 主要发表领域: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等。
    • 特点: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4. ​《开放教育研究》​

    • 主要发表领域: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等。
    • 特点:CSSCI来源期刊,国际视野、高端品位。
  5.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主要发表领域: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在线教育等。
    • 特点:CSSCI来源期刊,学术性、综合性、引导性、开放性。
本文《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名人》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403701.html

相关推荐

哪些领域涉及到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一个广泛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教育技术领域: 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系统的设计,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它强调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系统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 内容讯息设计

2025-03-10 高考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是什么关系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领域中密切相关且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

2025-03-10 高考

教育改革新动向有哪些

教育改革是新形势下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2024年,全球及中国的教育改革新动向涵盖了教学方法、技术应用、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显著的教育改革新动向。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单元整体教学 2025年,单元整体教学将成为课改的主旋律,强调大概念背景下的学科整合和系统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素养导向的教学

2025-03-10 高考

教育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教育改革的方向、具体措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高质量发展 :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

2025-03-10 高考

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任务

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旨在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下是关于教育领域改革任务的详细探讨。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 铸魂育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2025-03-10 高考

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什么问题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突出解决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

2025-03-10 高考

教育领域改革的例子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育改革案例,涵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 基础教育改革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体化联合教研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体化联合教研平台,提升了教研效率和教学质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025-03-10 高考

教育领域改革举措有哪些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及其未来趋势。 教育领域改革举措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具体措施

2025-03-10 高考

教育企业家的教育金句

教育企业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上,更在于他们通过金句、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下是一些著名教育企业家的教育金句、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 教育企业家的教育金句 俞敏洪的金句 俞敏洪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他强调“人不能自卑,自卑把自己看得太低,什么事都做不成;人不能自傲,自傲把自己看太高,最后没有人能看得起你。”。

2025-03-10 高考

教育领域中基础教育是什么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个体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以下将详细介绍基础教育的定义、特点、全球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基础教育的定义 定义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它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强迫性的特点。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

2025-03-10 高考

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

教育技术(EdTech)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下将详细介绍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应用案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系统的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它强调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系统的设计

2025-03-10 高考

教育技术领域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结合教育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现代技术优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效果。以下将详细介绍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核心的内容。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教育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改进教育实践。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强调了技术与教育理论的结合,突出了其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2025-03-10 高考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代教育关系

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两个密切相关且不断发展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影响。 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电化教育的定义 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

2025-03-10 高考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有哪些方面

人工智能(AI)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医疗、金融到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创新能力。以下是AI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医疗健康 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 AI技术通过分析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数据,快速识别微小病灶,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AI可以从海量影像中准确快速发现微小病灶,直观定位病灶,实现骨折、肺癌、肝癌等疾病的精准早筛。

2025-03-10 高考

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AI)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多个行业,从智能制造到智慧金融,再到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以下将详细介绍AI在这些领域的主要应用和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利用AI技术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主要通过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等三个方面实现。AI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智能装备 智能装备包括自动识别设备

2025-03-10 高考

人工智能的主要领域包括哪些

人工智能(AI)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以下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 核心技术和应用 ​核心技术 :机器学习是AI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数据训练模型,实现预测、分类、聚类等任务。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 ​应用行业 :在金融领域,机器学习用于信用评分、风险预测和量化交易;在医疗领域,用于疾病诊断辅助和药物研发

2025-03-10 高考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吗

机器人技术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应用确实非常广泛,但并不能说它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医疗、零售、金融、教育等。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状 制造业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分拣与质检、设备健康管理、供应链优化等。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人学习技术,机器人能够实现零件自动分拣和表面缺陷检测

2025-03-10 高考

aigc技术在哪个领域应用最广泛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将详细介绍AIGC技术在内容创作、医疗、教育和电商等行业的具体应用及其前景。 内容创作 文本生成 AIGC技术在文本生成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自动撰写新闻稿、小说、广告文案等。例如,OpenAI的GPT-3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内容,广泛应用于新闻、广告和文学创作等领域。 文本生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025-03-10 高考

人工智能研究最广泛的两个领域

人工智能(AI)的研究和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但其中两个最广泛研究的领域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应用场景及其在AI中的重要性。 机器学习 定义与重要性 机器学习是AI的一个核心分支,专注于开发算法和模型,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其性能。它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个学科。 机器学习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

2025-03-10 高考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场景包括

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极大地提升了各领域的效率、准确性和用户体验。以下将详细介绍AI在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科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制造业 智能分拣与质检 AI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人学习技术,实现零件自动分拣和表面缺陷检测,准确率达90%以上。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提升了产品质量。 设备健康管理 AI利用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维护周期

2025-03-1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