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关于征集志愿后是否还需要继续填报,以下是详细的解答。
征集志愿的定义和流程
定义
- 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省级招办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分数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
- 征集志愿的原因:主要包括生源不足、超额退档和追加招生计划等情况。
流程
- 信息发布:每批次投档录取结束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公布征集志愿信息,包括缺额院校、专业名称和缺额计划数等。
- 志愿填报:未被录取且符合征集志愿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招办公布的志愿填报网站完成填报。
- 投档录取:征集志愿的投档录取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相同,按考生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并投档。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和要求
时间
- 填报时间: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在各批次录取结束前的两三天进行,具体时间由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公布。
- 截止时间: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征集志愿填报,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要求
- 考生资格:只有未被录取且符合征集志愿条件的考生才能填报征集志愿。
- 信息核对: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时要仔细核对院校、专业名称和代码等关键信息,避免因信息填写错误导致志愿无效。
征集志愿的填报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多次征集:有些高校和专业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征集志愿,考生应持续关注征集信息,不要错过每一次机会。
- 录取分数: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可能高于常规志愿,考生应做好心理准备。
- 服从调剂:建议考生选择服从调剂,以增加录取机会。
常见误区
- 征集志愿的学校都很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许多优质高校也可能参与征集志愿。
- 录取分数会降低:并非所有征集志愿的专业录取分数都会降低,有时甚至会高于常规志愿。
征集志愿的成功经验和常见误区
成功经验
- 密切关注信息:考生和家长应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征集志愿的时间和信息。
- 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冲高。
- 服从调剂: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机会,避免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
常见误区
- 认为征集志愿是“捡漏”机会:实际上,征集志愿的竞争同样激烈,考生应做好充分准备。
- 忽视征集志愿的重要性:征集志愿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征集志愿填报,并注意相关信息和填报要求。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机会。考生应密切关注征集信息,避免因信息填写错误或其他原因影响录取结果。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有哪些?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因地区和年份而异,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上海市2025年春季考试招生征集志愿院校和专业
- 院校数量:26所本科院校
- 专业特点:均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或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 志愿填报:考生可填报最多两个专业志愿,可以是同一所院校的两个专业,也可以是两所院校的各一个专业
2025年征集志愿常见专业
- 旅游管理专业
- 英语专业
- 护理学专业
- 土木工程专业
- 俄语
- 物流管理
- 环境工程
- 电子商务
- 公共事业管理
- 动物科学
- 工程管理
- 建筑学
- 预防医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社会工作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环境科学
- 水产养殖学
- 土地资源管理
江西省2025年高考征集志愿院校和专业规划建议
- 志愿单位:采用“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单位
- 志愿数量:本科批次和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可能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 专业数量: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考生可以填报6个专业志愿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是什么时候?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因地区和考试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集中在高考录取的后期。以下是一些关键时间点和相关信息: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
- 一般时间范围: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从7月上旬开始,持续到8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会根据各省份的录取进度有所不同。
- 具体批次时间:例如,广东省2024年本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10:00至26日10:00,投档录取时间为7月27-28日。
征集志愿的填报方法
- 了解征集志愿的规则和流程:在填报征集志愿之前,考生需要提前了解相关规则和流程,确保自己符合征集志愿的要求。
- 及时获取信息:考生应及时关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生考试院的官方网站,获取征集志愿的学校名单和相关信息。
- 注意填报时间和截止日期: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安排在1-2天内进行,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
征集志愿的录取概率有多大?
征集志愿的录取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来说并不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竞争激烈:征集志愿的名额通常占正常招生计划的15%左右,这意味着竞争非常激烈。高分考生在征集志愿中更有竞争力,而低分考生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
分数要求: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线往往比普通批高,甚至可能偏高。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合理设定目标,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或学校。
-
降分幅度有限:虽然征集志愿通常会降分录取,但降分幅度有限,且不同省份和学校的具体政策有所不同。
-
高分考生的机会: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征集志愿提供了一个选择更高分数段学校的机会。例如,有些考生通过征集志愿成功进入985、211等重点大学。低分考生的机会较小,尤其是高出本科线不足25分的考生。
-
填报策略: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追求热门,可以增加录取机会。采用梯度填报策略,即将心仪的院校和专业放在前面,同时选择一些相对稳妥的备选方案,以增加录取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