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以下是该课程的详细内容概述:
1. 课程背景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掌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这门课程不仅是学术学习的需要,更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 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 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 意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核心内容: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
- 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经济基础的理论支撑。
(3)科学社会主义
- 核心内容: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探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原则。
- 共产主义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 意义: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3. 具体章节内容(以2015年修订版为例)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的目录,课程内容分为以下七个章节:
- 导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探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等。
-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探讨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及其发展趋势。
-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阐述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于科学理论,同时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 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
-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不断适应时代变化。
5. 参考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了权威资料,包括教材修订版和高校课程介绍,具体内容可参考以下来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
- 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介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章节内容或理论细节,可以查阅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