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规定,大三学生通常还会继续学习思政课。以下是详细说明:
1. 思政课在大学阶段的整体设置
根据教育部和中宣部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本科阶段思政课包括以下课程:
- 必修课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学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 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
- 选修课程: 5. 形势与政策(2学分)
2. 大三阶段的具体课程安排
在大三阶段,学生通常会学习以下课程:
- 形势与政策(2学分):该课程通常安排在每学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和重大政策动态,是贯穿大学四年的思政课内容。
- 其他课程:部分高校可能会安排其他思政课程作为选修,或者结合专业特色开设相关课程。
3. 政策依据
- 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需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确保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也要求高校必须落实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并强调其重要性。
4. 总结
大三阶段仍会安排思政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本科阶段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课程安排可能会因学校或专业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总体上,思政课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您需要了解具体学校的课程安排,可以参考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或教务部门的相关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