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思政课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还能在学生成长和社会责任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特点
大学生讲思政课通常以主题演讲、公开课或辩论形式开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表达。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而是通过学生的视角和语言,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自身经历、社会热点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例如,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自2017年举办以来,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涵盖爱国主义、社会热点、文化自信等多个主题,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实际效果
- 思想引领力显著提升: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际行动中。
- 课堂吸引力增强:大学生讲思政课因其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而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清华大学开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因内容深入浅出、讲解生动而深受学生欢迎。
- 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生在准备和讲授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热点和个人思考,这种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政策支持与社会影响
大学生讲思政课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展平台,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向社会实践延伸,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此外,这种模式还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联动,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
4.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意义
- 培养时代新人:通过参与思政课讲授,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提升社会责任感: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总结
大学生讲思政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模式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