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的分数线划定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 总成绩计算 :
-
新高考3+1+2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记为“3”;高考文化课总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记为“1”;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记为“2”。
-
这三个部分的分数加权计算,得到考生的高考总分。
- 分数线划分 :
-
普通类考生的本、专科分数线按照考生选择的选考学科类别(物理或历史)并结合考生的总体成绩等因素划定。
-
艺术类、体育类的分数线以普通类为基准,分地区综合考虑考生总体成绩、计划招生人数等因素,按教育部的不同要求划定。部分艺术特长、体育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单独划定分数线。
- 等级赋分 :
-
在3+1+2模式下,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会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高考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
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 录取比例 :
- 不同省市的文理科录取比例不同,因此3+1+2高考分数线的划定也会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文科生的3部分分数比例会稍高,而理科生的1、2部分分数比例会相对提高。
- 加分项 :
- 原则上加分项不能算入总成绩中,只能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
综上所述,新高考3+1+2的分数线是根据考生的总成绩(包括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文化课总分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选考学科类别进行划定的,并考虑艺术和体育类考生的特殊情况以及不同省市的录取比例。等级赋分制度也是新高考分数计算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