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间安排因省份政策不同存在差异,但总体原则是 先出分再填志愿 ,具体说明如下:
一、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填报规则
- 分批次录取机制
全国普遍采用 分批次录取 模式,考生需根据分数和招生计划被分到不同批次(如本科一批、二批等)。
- 分数线的权威性
各省教育考试院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招生计划划定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如本科线、专科线)。
- 填报时间安排
多数省份在 6月底至7月 集中开展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因省份而异,通常在成绩公布后20-30天内。
二、特殊省份的填报方式
- 分阶段填报
-
估分填报 :如辽宁省、江西省等少数省份允许考生在 高考前 根据预估分数填报志愿。
-
先填志愿后考试 :如北京市、上海市等一线城市,部分院校允许考生先提交志愿,再参加考试。
- 信息获取限制
在估分填报阶段,考生无法获知具体院校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需结合全省排名和招生计划综合判断。
三、填报志愿的核心原则
- 分数与分数线的关联性
志愿填报需以 考生分数 和 全省排名 为基准,参考 往年一分一档表 定位可报考院校范围。
- 志愿梯度与匹配策略
-
学校间拉开梯度 :建议填报不同层次院校(如重点与非重点、省内与省外)。
-
专业冷热搭配 :组合热门与冷门专业,降低录取风险。
四、注意事项
-
各省政策可能存在调整,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招生计划手册》或教育考试院官网信息。
-
若对志愿填报有疑问,可咨询学校老师或专业机构,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决策。
综上, 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实行“先出分再填志愿” ,但存在分批次、估分或先填后考等特殊模式,考生需根据所在省份政策制定填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