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实验是评估抗菌药物体外活性的重要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两大类,具体方法如下:
一、定性测定方法
- 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Test)
-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于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药物通过扩散形成抑菌圈。
-
抑菌圈直径反映抗菌效力,与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
-
优点: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但需多次稀释确定MIC,耗时较长。
- K-B法(Kirby-Bauer Method)
-
WHO推荐的标准化方法,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与药物浓度的标准曲线对比,判断细菌敏感性。
-
需使用标准菌株和M-H琼脂平板,结果需结合质控标准判断。
二、定量测定方法
- 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
-
在96孔板中依次稀释待测菌液和抗菌药物,观察每个孔中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
优点:可同时测试多种药物,灵敏度高,但需专业设备操作。
- 肉汤稀释法( broth Dilution Method)
-
在Mueller-Hinton肉汤中连续倍比稀释抗菌药物,与接种菌液混合后接种平板,通过抑菌圈直径计算MIC。
-
优点:可快速获得MIC,但需大量样本和设备。
三、其他补充方法
- 孔板法(Well Plate Method)
-
类似纸片扩散法,但使用微孔板,可高通量筛选抗菌物质。
-
优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筛选。
- 动态抑菌试验(Dynamic Inhibition Assay)
- 观察抗菌物质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动态抑制作用,适用于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四、注意事项
-
质控与标准化 :使用标准菌株、灭菌设备,并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结果可靠性。
-
影响因素 :培养基质量、药物浓度梯度、接种量等均可能影响结果,需控制变量。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评估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敏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