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是国家为职工在结婚时提供的一定时间的假期,旨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关于婚假天数的国家规定及各地的具体规定。
国家规定的婚假天数
国家层面规定
根据《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国家层面的婚假天数为3天。这一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职工,无论其工作地点和具体情况。
地方层面的规定
各地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纷纷延长了婚假天数。例如,山东省将婚假延长至18天,包括15天的法定婚假和3天的婚前医学检查假。山西省和甘肃省的婚假最长可达30天。
各地婚假天数的差异
主要差异
- 山东省:15天法定婚假 + 3天婚前医学检查假 = 18天
- 山西省:30天
- 甘肃省:30天
- 浙江省:13天
- 江苏省:13天
- 陕西省:13天
- 广东省:3天
- 广西省:3天
- 湖北省:3天
- 湖南省:3天
婚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工资发放标准
- 婚假期间工资照发: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婚假期间职工的工资应当照发。
- 绩效工资:如果绩效工资与出勤挂钩,婚假期间应正常发放;如果与具体考核指标挂钩,则可能不发放。
工资计算基数
- 劳动合同约定: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确定。
- 集体合同标准:按集体合同标准确定。
- 无约定情况:按劳动者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婚假的申请和审批
申请流程
- 提前申请:职工应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婚假。
- 特殊情况: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在一年内休婚假的,经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同意,可以延后半年休婚假。
审批流程
婚假的审批流程由用人单位根据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一般需要提前向单位申请,并按照单位的规定进行审批。
婚假的国家规定为3天,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延长,常见的有10天、13天、15天、18天甚至30天。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不影响福利待遇。职工应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休婚假,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在一年内休婚假的,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