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志愿被人恶意修改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及处理方式:
- 河南延津县小董案:2022 年,小董的中考志愿被男同学小李多次修改,原因是小李对小董有好感但缺乏法律意识。班级群公布了学生个人信息及登录密码,为小李提供了可乘之机。当地警方将小李行政拘留 7 日,法院判决小李父亲赔偿小董一家 8000 元,学校在 3000 元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时小李和父亲需向小董一家赔礼道歉。
- 四川西昌上百名学生案:2020 年,吉洛某某因升学无望为泄私愤,登录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他复制班主任发在微信群里的学生名单,尝试用简单密码 “12345678” 进入他人账户篡改志愿。当地招办特事特办,延长填报志愿时间,组织学生修改志愿,确保学生有学可上,吉洛某某被刑拘。
- 温州小林案:2021 年,苍南县灵溪镇温州新星学校毕业生许某翔删改了同班同学小林的中考志愿,导致小林被分数线更低的学校录取。许某翔经常欺负小林,曾威胁要改其志愿。小林的原始密码是生日加上姓名拼音的组合,老师曾在班级微信群发过全班个人信息汇总表格,许某翔可能据此破解账号。许某翔被处以行政拘留 6 日,因未满 16 周岁未予执行。
如果中考志愿被恶意修改,可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发现与报告: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志愿填报情况,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向学校、当地教育招生部门报告,同时也可选择报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 配合调查与处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可能的线索和信息,如自己的登录记录、怀疑对象的相关情况等,以便尽快查明真相,找到篡改者。
- 争取恢复志愿与升学机会: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争取恢复被修改的志愿,确保考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升学。如当地招办可能会特事特办,延长志愿填报时间,让考生重新修改志愿。
- 寻求法律赔偿:如果因志愿被恶意修改给考生和家长造成了精神损害、经济损失等,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篡改者及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为防止中考志愿被恶意修改,考生和家长要妥善保管好考生号、登录密码等信息,不要在公共平台或轻易向他人透露。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考生信息安全保护,完善志愿填报系统的安全机制和验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