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素描头像起形方法的系统性总结,综合多个权威教程的要点:
一、观察与构图定位
-
整体观察
起形前需花5分钟以上观察对象,分析其头型、五官特征、动态及气质,抓住头部基本形(如方形、圆形或梯形)和轮廓剪影特征。
通过正负剪影形概括头部外轮廓与背景的关系,忽略头发细节,用长直线归纳顶面、立面和后脑的几何形态。 -
构图定位
- 上下位置:头顶靠近画纸上边缘,下颌下方留出空间,避免构图过大或过小。
- 左右位置:面朝方向多留空白,根据面部朝向调整中线倾斜度(正面为直线,侧面为弧线)。
- 动态关系:标注头、颈、肩的穿插与透视,注意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方向。
二、比例与中线对称
-
三庭五眼法则
- 三庭:发际线至眉弓、眉弓至鼻底、鼻底至下巴各占1/3;俯视时下庭缩短,仰视时上庭缩短。
- 五眼:两眼间距约一只眼宽,外眼角至耳屏约一只眼宽,结合头骨对称性定位五官。
-
中线与对称
以头部中线为基准,结合眉弓、鼻底、唇中线等横向参考线,检查左右骨点(如颧骨、下颌角)的对称性与透视变化。
三、几何归纳与结构点串联
-
几何形概括法
将头部分解为球体(脑颅)与立方体(面颅)组合体,五官按几何关系定位。例如:- 眉弓、外眼角、鼻头构成三角形;
- 眼眶归纳为菱形,鼻部为梯形,嘴部为圆柱体。
-
关键结构点标注
明确骨点与肌肉转折,包括:- 骨点:额结节、颧突、下颌角、颏结节;
- 肌肉:口轮匝肌、咬肌、胸锁乳突肌。
通过连线串联这些点,形成头部的体面转折关系。
四、动态与结构建模
-
头颈肩动态分析
区分头部正、侧、顶、底面朝向,用球柱方体块表现头颈肩的动态走势,注意衣领与肩膀的透视衔接。 -
光影与虚实处理
起形阶段需同步考虑光影分布,用浅色线标注明暗交界线与投影范围,强化主次节奏(如五官实、头发虚)。
五、常见误区与修正
- 避免局部刻画:初期以长直线概括,忌过早细化细节。
- 动态校对:通过垂直线检查重心,横向线验证透视关系。
- 比例调整:若发现三庭偏差,优先修正下巴位置而非局部五官。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结构建模与动态分析,可系统化解决起形不准的问题。需反复练习观察与几何归纳能力,强化对头部体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