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违纪后果
-
违规行为分类及直接处罚
- 考试违纪(如携带违禁物品、未在指定座位考试、提前答题等):
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 考试作弊(如抄袭、携带电子设备、抢夺他人试卷等):
所有科目成绩无效,情节严重者暂停参加高考1-3年;组织作弊等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携带通讯工具:
无论是否使用,均按作弊处理,成绩无效并记录诚信档案。
- 考试违纪(如携带违禁物品、未在指定座位考试、提前答题等):
-
附加影响
- 所有违规行为均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影响未来升学、就业等。
- 涉及公职人员或党员的,同步追究党纪或政务责任。
二、处理流程
-
现场处理
- 监考人员发现违规行为后立即制止并记录,考生需签字确认;拒不签字的由两名监考员签字并注明情况。
- 考场视频监控全程录像,考后可能回放核查。
-
后续认定与处罚
- 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根据违规记录和证据作出处罚决定,并书面通知考生。
- 考生可在收到处理决定后15日内提出陈述或申辩,考试机构需复核并答复。
-
申诉与复核
- 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考试机构申请复核;涉及法律问题的可提起诉讼。
-
其他责任追究
- 涉及犯罪的(如组织作弊、传播试题),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追究刑事责任。
三、特殊说明
- 非应届在校生违规:取消成绩并禁止次年报考。
- 政策类争议:可向高校或教育部门提出异议,由专门机构调查并书面答复。
以上处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各地高考管理政策,旨在维护考试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