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称等级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
护士职称如何报考?
护士(初级职称):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护师(初级职称):
- 取得相应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 取得相应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 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主管护师(中级职称):
- 取得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护师职务满7年。
- 取得相应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护师职务满6年。
- 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护师职务满4年。
- 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护师职务满2年。
- 取得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即可参加考试。
副主任护师(副高级职称):
- 取得相应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7年。
- 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5年。
- 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4年。
- 取得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2年。
- 特殊情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申报晋升副主任护师时可不受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的限制:
-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主任护师(正高级职称):
- 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5年。
- 取得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2年。
不同职称护士的工作要求有何区别?
护士:主要是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
护师:具有一般的护理工作的操作能力,可以独立完成护理任务。
主管护师:须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护理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的急救技术,能独立处理较复杂技术问题。
副主任护师: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较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有较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能独立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工作业绩较显著,取得较高价值的临床护理技术或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学术水平较高,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
主任护师: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研究的方向。学术造诣较高,是本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护士职称与薪资待遇有何关联?
一般来说,护士职称越高,薪资待遇越高。例如有的地区15年为一挡,20年为一挡,25年为一挡,30年为一挡,35年为一挡,最高峰为40年又一挡,不同档次薪资有差异,职称高的护士往往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处于更高的薪资档次。
常见FAQ
1. 护士职称评定只能通过考试吗?
初级和中级职称主要通过考试获得,但是高级职称(副高和正高)除了要考试,还要评审。
2. 国外护士职称等级划分与国内相同吗?
不同,国外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护士职称等级划分和相应的攻读学历息息相关,学历越高,就能担任更高级的职称,例如有护理助理(CNA)等不同等级。
3. 护师是晋升而来的吗?
护师不是晋升的,是和护士考试一样,要参加卫生资格考试才可以取得的职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