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分制是一种将原始分数按照一定规则转化为等级分的计分方式,通常用于高考等大型考试中。在安徽省,赋分制主要应用于高考的某些科目,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等。
赋分制计算步骤
-
确定原始分数:考生在高考中获得的原始分数是确定赋分的基础。
-
确定科目排名:根据所有考生在某一科目中的原始分数,进行排名。这个排名是决定赋分等级的关键。
-
划分等级:根据排名,将考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这些等级被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范围。
-
确定等级分数: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范围,这个分数范围是赋分的结果。例如,A等级可能对应90分到100分,B等级可能对应80分到89分,以此类推。
-
计算赋分:根据考生所在的等级和该等级对应的分数范围,计算出考生的赋分。这个赋分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该科目的最终分数。
具体计算方法
以安徽省高考化学科目为例,赋分制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确定原始分数:考生在高考化学科目中获得的原始分数。
-
确定科目排名:根据所有考生在化学科目中的原始分数,进行排名。
-
划分等级:根据排名,将考生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例如:
- A等级:前15%的考生
- B等级:接下来的30%的考生
- C等级:接下来的30%的考生
- D等级:接下来的20%的考生
- E等级:最后5%的考生
-
确定等级分数: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范围。例如:
- A等级:赋分范围为90分到100分
- B等级:赋分范围为80分到89分
- C等级:赋分范围为70分到79分
- D等级:赋分范围为60分到69分
- E等级:赋分范围为50分到59分
-
计算赋分:根据考生所在的等级和该等级对应的分数范围,计算出考生的赋分。例如,如果一个考生在化学科目中排名在前15%,属于A等级,那么他的赋分将在90分到100分之间。具体赋分需要根据该考生在A等级中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的原始分数就被转化为了等级分,即赋分。赋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考生在科目中的相对水平,减少因试题难度变化对考生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