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 关键词法
抓高频词、关联词(转折/递进/因果)、特定概念,如"可见""务必"等。 - 关键句定位
首句、尾句、承启句常为核心观点,快速锁定主旨。 - 选项对比
排除绝对化表述(如"必须")、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选项。
二、判断推理
- 图形推理
- 对称性破题法:标注对称轴方向/数量。
- 数量规律口诀:点线角面素,递增递减数。
- 定义判断
圈定主体/客体、条件状语,警惕概念偷换。 - 类比推理
优先分析种属、功能、顺承关系,二级辨析词性/主动被动。 - 逻辑判断
- 加强削弱力度排序:否定论点>切断联系>质疑论据。
- 翻译推理掌握"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三、资料分析
- 速读定位
标记时间、单位、关键词,图表题看标题/坐标轴。 - 估算技巧
- 截位直除:分母保留前3位,选项差距大截2位。
- 百化分:1/6≈16.7%,1/7≈14.3%。
- 陷阱规避
注意单位换算(亿吨→万吨)、时间范围(2020年vs前三季度)。
四、数量关系
- 代入排除法
优先代入选项验证,尤其适合年龄、余数问题。 - 数字特性
利用整除(如90能被7整除)、奇偶性快速排除。 - 方程思维
设特殊未知数(如费用为132元),简化计算。 - 赋值法
无具体值时赋公倍数(如三种糖费用均设为132元)。
五、常识判断
- 选项对比
矛盾选项必有一对一错,绝对化表述(如"所有")多错误。 - 关键词联想
与信息词关联的选项优先,如"数字经济"对应政策文件。 - 生活常识
体现民族自豪、符合常理的选项更可能正确。
六、时间管理技巧
- 答题顺序
推荐顺序:判断→资料→言语→常识→数量(擅长科目优先)。 - 涂卡策略
每完成一个模块立即涂卡,避免最后集中填涂出错。 - 难题处理
超过10秒无思路立即跳过,难题留后处理。
考前冲刺建议:
- 每日限时模考(判断35题/40分钟,资料20题/20分钟)。
- 错题归类分析高频错因(如资料分析找数错误)。
- 背诵公式速记口诀(如增长量=现期×增长率/(1+增长率))。
通过以上技巧组合运用,配合真题实战训练,可显著提升得分效率。最后阶段重点巩固高频考点,保持计算手感,调整考试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