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各地学业水平考试政策调整,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形式、成绩呈现及招生录取等方面,以下是关键变化汇总: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
科目调整与成绩呈现
- 信息科技:改为等级考(A/B/C/D四级),全市统一命题、上机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录取限定条件,D等考生不得报考公办普高指标生和统招生。
- 艺术(音乐、美术):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不合格者不得报考普通高中。
- 总分与科目组合:部分地区如长沙中考总分降至630分,取消生物、地理计分,改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等级呈现),体育分值增至50分。
-
考试时间与命题
- 部分科目考试时间调整,如福建中职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考试提前至高二下学期,技能考试保留至高三上学期。
- 山东省日照市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采用全省统一命题,其他科目全市命题,总分730分。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
考试类型与科目
- 合格性考试:覆盖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考试内容侧重必修课程,部分省份缩短考试时长(如北京数学、外语缩短至90分钟)。
- 选择性考试:学生根据兴趣选择6门科目(如陕西省),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成绩作为高考录取依据。
-
成绩应用与录取
-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不合格可补考;等级性考试成绩与合格性考试合并作为高职/本科招生依据(如福建中职“二合一”政策)。
- 北京市明确禁止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强调公平性。
三、其他地区改革亮点
- 河南省:英语听力第三节改为“听力填表”,综合测试增加新题型(如劳育、创业建议等),书面表达开放性增强。
- 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化(A/B/C/D四级),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逐步对接新高考要求。
四、改革趋势与建议
- 均衡发展:多地取消部分科目计分或降低分值,强调学科均衡(如长沙生物、地理仅作等级要求)。
- 能力导向:增加实践操作考试(如实验、信息技术),注重应用能力。
- 政策衔接:高中阶段考试与高考逐步打通,如选择性考试科目与高考科目挂钩。
建议考生及时关注本地教育部门通知,针对性备考,并重视等级考科目及新增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