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检索结果,艺术实践活动的成果总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文化传播与社会影响力提升
通过大型文化晚会、艺术展览和社区服务等活动,累计吸引超5000人次参与,有效传播了艺术文化理念。例如广东海洋大学的表达性艺术疗愈活动通过音乐互动与艺术创作结合,形成全员育人格局;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的寒假实践团队在15个地区开展非遗传承、乡村美化等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687小时。 -
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增强
艺术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及艺术创作能力。如大学生艺术工作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策划执行文艺比赛,掌握了舞台布置、灯光调试等专业技能;大洋中学的田野艺术实践通过自然观察与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劳动价值观。 -
创新实践模式探索
多所高校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了新型艺术实践模式:
- 赫尔岑学院采用"艺术+思政"模式,将木偶戏、秧歌等非遗项目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开创"三维立体传承"路径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实践队通过"美术教育+心理疗愈",为留守儿童定制艺术课程,实现美育与心理辅导的双重目标
- 社会问题关注与解决
实践活动聚焦社会痛点问题:
- 通过养老院"记忆拼图"艺术疗法改善失智老人认知功能
- 春运期间济南西站志愿服务队提供智能助老、秩序维护等专业化服务
- 社区儿童艺术启蒙项目打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壁垒
- 长效机制建设建议
多篇报告提出需加强艺术实践经费保障、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数字化传承档案等建议,如建立海阳秧歌数字档案库、开发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等,为未来艺术实践提供可持续性参考。
(注:以上总结综合引用了号网页的实践案例与成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