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100个必考点可以总结如下: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
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
180°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组成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陆地与海洋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
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气候与天气
-
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常用晴、雨、气温高、风力大等来描述。
-
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主要分布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内陆地区气温高于沿海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呈南北对称分布。
中国地理
-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例如俄罗斯。
-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
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
-
我国的地形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其他重要知识点
-
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三级阶梯和第四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山脉
本文《初中地理100个必考点》系
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10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