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策将迎来多项重要调整,考试科目实行"3+1+2"新模式,增加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选考项,综合素质评价权重提升至15%,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考生的备考策略和升学选择。
-
科目组合改革
采用"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物理或历史任选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6门中任选2门。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确保不同科目间的公平性。 -
新兴学科纳入
首次将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课程列入选考范围,考生最多可选择2门新兴学科。这些科目考试内容侧重实践应用能力,采用机考+实验操作的形式。 -
录取机制优化
推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占60%)、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25%),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占15%)。综合素质档案新增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维度,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 -
特殊类型招生
强基计划扩容至58所高校,新增量子信息、生物育种等国家急需专业。艺术类统考覆盖所有省份,文化课成绩占比不低于50%。农村专项计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 -
考试安排调整
全国统考时间仍为6月7-8日,但选考科目考试延长至6月9-10日。外语科目增加葡萄牙语等6个新语种选项,听力部分权重提高至35%。
考生需重点关注选科组合与专业要求的匹配度,提前规划综合素质发展路径。建议高二上学期完成选科,并参与至少1项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及时关注省级招办发布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好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