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师范生的定向地区 不能自主选择 ,需严格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定向地区的确定
-
省级统一安排
定向师范生的定向地区通常由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资源分布、区域发展需求等统一规划,考生需服从分配。
-
特殊政策区域
部分省份将定向计划与脱贫攻坚、老区发展等政策结合,例如国家优师计划覆盖832个脱贫县,地方优师计划针对本省经济薄弱县。
二、协议约束性
-
签订书面协议
考生需与培养院校或地方政府签订《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明确服务期、就业地区等条款,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
服务期限制
服务期一般不超过6年(含1年见习期),期间需在户籍所在地乡村学校任教。
三、变更限制
-
协议变更难度大
定向生通常无法单方面改变定向地区,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协议,需报批并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学费、支付违约金等)。
-
政策调整可能性
若定向地区因政策调整不再需要,定向生可按国家任务招生的方式就业,但需符合新政策要求。
四、特殊情况处理
-
违约后果 :未按协议就业需退还所有奖学金、补缴学杂费,并可能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
考研政策 :服务期内禁止脱产考研,但可申请在职教育硕士(部分院校提供专项名额)。
总结
定向师范生的定向地区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考生需以协议约定为准,擅自变更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建议考生报名前仔细阅读协议条款,理性选择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