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遭遇历史性高温,平均气温达17.4℃,较常年偏高1.2℃,创下有记录以来新高。极端高温日数达42.7天,江南多地突破40℃,石台县41.9℃刷新纪录,热穹顶效应与全球变暖共同加剧了高温的强度和持续性。
-
高温强度与范围
7月至8月,全省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7月28日至8月13日的高温强度达“特强”等级,为历史第7强。沿淮淮河以南最高气温普遍37~39℃,局部40℃以上,宣城、池州等地多次突破40℃。9月“秋老虎”异常凶猛,淮河以南极端高温超37℃,石台县40.6℃打破9月历史极值。 -
气象成因分析
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并长期滞留,形成“热穹顶”现象,阻碍冷空气进入,导致高温持续。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效应进一步推高气温,安徽地势平坦、城市热岛效应叠加,加剧了高温的极端性。 -
社会与生态影响
高温导致农业干旱,沿淮淮北夏种推迟,部分农田重旱至特旱;电力负荷激增,多地启动高温应急响应。极端高温与强降水交替出现,黄山市、六安市等地因暴雨引发洪涝,气候年景综合评级为“较差”。 -
长期趋势与应对
近十年安徽气温偏高趋势显著,2024年61个市县年均温破纪录。专家指出,气候变暖或使极端高温常态化,需加强气象预警、优化能源结构,并推动公众防灾意识提升。
面对日益频繁的高温挑战,科学适应与减排行动需双管齐下。从个人防暑到政策规划,唯有系统性应对才能缓解未来气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