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旧房改造的政策以“民生优先、分类施策”为核心,2025年将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涵盖基础设施升级、适老化改造、资金补贴三大方向,并创新推出“原拆原建”“楼栋管家”等模式,惠及超1亿居民。
-
改造范围与目标
政策明确覆盖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优先解决外墙脱落、管道老化、公共设施缺失等问题。北京、上海等地试点“原拆原建”模式,对20%危房或影响规划的房屋拆除重建,其余通过综合改造提升居住品质,如加装电梯(补贴15万-45万元/部)、增充电桩等。 -
资金支持与居民分担
政府承担约30%改造费用,剩余由社会资本和居民合理分摊。例如,上下水改造费用政府全额承担,适老化装修可享市场价8折优惠。浙江等地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降低居民负担。 -
创新服务模式
“楼栋管家”制度在通州等试点推行,专职人员协调施工问题,工期缩短至1周;北京推出“省心装”服务,提供有偿家装升级,满足个性化需求。 -
民生与资产双提升
改造后小区房价平均上涨15%-20%,租金提高10%-30%。上海部分拆迁户获高额补偿(如8200万元),但政策强调“改造为主、拆迁为辅”,避免过度依赖货币化安置。
抓住政策红利,居民需主动查询当地改造计划,参与听证会表达需求,同时关注适老化、节能改造等专项补贴,让旧房焕新真正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