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截至2025年4月关于光伏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政策要点,综合国家及地方层面:
一、市场化改革与电价机制
-
全面市场化定价
光伏、风电电价由政府定价转向市场交易,通过现货、中长期市场、跨省交易形成,直接反映供需、成本及新能源特性。
-
差异化对待存量与增量项目
-
存量项目(2025年6月前投产)短期内仍受机制电价保护,但需逐步减少对保障电量的依赖。
-
增量项目(2025年6月后投产)通过市场化竞价形成电价,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
-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国家能源局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明确备案、建设、接网程序,支持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促进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结合。
-
分类管理机制
将分布式光伏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工商业等类型,规范备案流程,禁止非自然人项目以自然人名义备案。
三、储能与消纳保障
-
储能设施要求
光伏项目需配套不低于20%、连续4小时以上的储能设施,保障性并网项目优先配置储能。
-
新能源消纳责任
各地制定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强化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
四、地方政策亮点
-
补贴与奖励机制 :
广东省2025年计划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补贴0.05-0.1元/度,户用光伏奖励3000元/户,并推动建筑一体化光伏应用。
-
绿色金融支持 :
宁夏固原市2025年新增50万千瓦光伏项目,其中30万千瓦采用“林光互补”模式,配套储能设施。
-
市场交易激励 :
广东省鼓励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溢价0.15-0.3元/度,2025年交易占比目标≥30%。
五、其他关键措施
-
电网升级 :
安徽无为市等地区更新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信息,优化线路台区布局。
-
技术创新 :
支持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回收等技术,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以上政策体现了从“补贴驱动”向“市场化+绿色转型”的演变,企业需关注市场机制变化,同时结合地方政策机遇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