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师工资普遍偏低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定位模糊、专业价值被低估,且零售端恶性竞争将技术岗位“销售化”。
-
专业门槛高但回报失衡:验光师需掌握复杂视功能检查、渐进多焦点验配等高难度技能,持续学习成本远超普通销售岗,但一线城市月薪仅8000-10000元,二三线城市甚至低至2000-5000元,与技能投入严重不匹配。
-
行业捆绑销售指标:眼镜零售业为压缩成本,将验光师职责强行与销售业绩挂钩,形成“销售型验光师”岗位,技术价值被稀释。企业省去专职销售薪资,却仅给验光师增加少量提成,变相压榨专业劳动力。
-
学科认知度不足:国内视光学科发展仅20余年,公众普遍将验光等同于“简单配镜”,忽视其医学级专业门槛。医院体系内验光师需依附眼科职称,独立职业发展路径缺失,进一步削弱议价权。
-
恶性竞争加剧内卷:部分眼镜店以低价策略吸引客流,压低验光服务定价,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资深验光师为摆脱996和低薪,转投医院或自主创业,人才流失进一步拉低薪资水平。
若想改变现状,需推动专业职责与销售剥离、提升公众对视光价值的认知,并建立独立职称体系。否则,低薪与人才短缺的恶性循环将持续恶化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