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外发展历程长且体系成熟,国内则在不断改革完善中。
- 国外发展情况
- 古代就有类似工程造价管理的经验性活动,如古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建设时虽无现代概念,但需对材料、人力估算安排。
- 16世纪英国出现工料测量师,标志工程造价管理成为独立专业活动。
- 18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下,形成初步造价估算和成本控制方法。
- 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计算机技术应用使计算更准确高效,形成完整管理体系,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等环节。
- 20世纪末至今,呈现国际化和信息化趋势,跨国咨询企业出现,国际通用标准和规范形成,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其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 国内发展情况
-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前苏联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
- “文革”时期概预算管理工作遭到破坏。
- 改革开放初期逐渐恢复和重建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
- 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行一系列改革完善,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工程价格管理机制,2003年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8年颁布新版,还编写了相关教材阐述工程估价原理和方法等。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早且成熟,国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革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