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技术升级和政策支持的多重推动下,呈现以下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
计价模式转型
传统定额计价模式逐步被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取代,市场形成价格机制逐步完善,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定额计价方式。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招投标透明度提高,结算流程简化。
-
职业资格体系完善
自1997年起推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截至2017年注册造价师近百万,覆盖工程造价全领域。
-
政策环境优化
国家出台《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条例》等法规,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
市场竞争格局
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并存,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
-
诚信机制薄弱
建设单位存在违规操作(如拖欠工程款、强制垫资)。
-
技术水平不足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BIM、AI等先进技术应用率低,数据共享和动态管理能力弱。
-
国际化程度低
需对接国际标准(如FIDIC条款),跨境项目管理经验不足。
三、发展趋势
-
智能化升级
BIM与GIS集成、AI算法优化风险预测,企业级数字化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2. 全过程咨询转型
从分阶段服务转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造价咨询”,需提升跨领域协作能力。3. 绿色可持续发展
结合“双碳”目标,工程造价需纳入环保成本评估,推动全周期低碳化。
-
国际化拓展
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积累经验,提升国际标准对接能力。
四、未来策略
-
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全过程咨询、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
-
加强技术研发 :推广BIM+GIS、AI等技术,降低误差率。
-
完善诚信机制 :规范招标人行为,保障施工企业合法权益。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正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但需克服技术、市场等挑战,以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