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的系统性改革文件,旨在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综合梳理:
一、改革目标
-
优化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
通过精简机构、合并重复职能、减少层级,推动政府机构向协同高效方向发展。
-
强化监管与公共服务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同时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投入。
-
提升决策科学性
完善政策研究、咨询机制,强化决策程序和效果评估,确保政策实效性。
二、主要措施
-
机构设置优化
-
精简冗余部门,压缩人员编制,降低行政成本。
-
设立跨部门协调机构,推动政策协同落实。
-
例如:整合相关职能到新设机构,如自然资源厅挂绿化委员会牌子。
-
-
监管能力强化
-
加强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监督,建立严格执法机制。
-
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的合力。
-
-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
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文化体育服务。
-
-
决策机制优化
-
建立政策研究专家库,提供科学建议。
-
完善决策程序,强化政策落实评估。
-
三、实施步骤
-
前期准备(2018年)
-
落实中央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摸清现有审批事项底数。
-
制定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和动员部署。
-
-
方案实施(2019-2020年)
-
推进机构整合与职能调整,建立“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
-
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
深化调整(2021-2022年)
-
优化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
持续完善监督制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
-
巩固提升(2023年及以后)
-
对改革成果进行评估,调整优化政策。
-
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
四、机构设置示例
改革后省委机构18个,省政府机构42个,包括:
-
办公厅 :挂省档案局牌子;
-
组成部门 :如组织部挂省公务员局牌子、宣传部挂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牌子等;
-
直属特设机构 :如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
-
直属机构 :如应急管理厅挂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牌子;
-
部门管理机构 :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发改委管理。
五、历史背景与意义
该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系统性改革,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强化监管、完善服务,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难题,为山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保障。
以上内容综合了山西省机构改革的多份文件及官方解读,涵盖主要目标、措施、步骤及机构设置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