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价持续低迷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因素,结合市场动态和政策环境综合分析如下:
一、供需失衡是核心矛盾
-
供应端
山西煤炭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2月数据显示炼焦煤、平煤价格下跌4.8%-120元/吨,动力煤小幅上涨。但受限于环保政策、产能整合后遗症及运输成本上升,新增产能释放未能有效缓解市场供应压力。
-
需求端
国内经济复苏缓慢,钢铁、化工等下**业需求疲软,导致炼焦煤需求持续低迷。进口煤炭大量涌入,进一步冲击了国内煤价。
二、进口煤炭冲击显著
- 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2025年山西焦煤、平煤价格与进口煤价差缩窄至20-50元/吨,削弱了山西煤炭的价格竞争力。曹妃甸港口煤炭堆积严重,清库存成为煤企首要任务。
三、成本与利润压力
-
煤企降薪裁员
为应对亏损,晋能等大型企业采取降薪45%、清退人员等措施,基层矿工也普遍面临降薪。煤企利润空间被压缩,进一步推动价格下行。
-
运输与环保成本
港口运输费用上涨、环保投入增加(如煤改电、矿区生态修复)等成本上升,削弱了煤企的定价能力。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因素
-
环保政策限制
国内环保政策趋严,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导致供应阶段性减少,但需求疲软抵消了这一影响。
-
全球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煤炭需求长期趋缓,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基地面临转型压力。
五、历史与结构性因素
-
产能过剩后遗症 :2016年煤炭行业整合后,部分矿井产能未及时优化,导致供过于求。
-
煤款结算问题 :长期存在的“白条”现象(如延期付款)加剧了煤企的资金压力,影响市场信心。
总结
山西煤价低迷是供需失衡、进口冲击、成本压力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价格可能继续震荡下行,煤企需通过优化产能结构、降低成本来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