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招生中常见的套路可分为以下几类,家长需特别注意识别并防范:
一、就业保障类套路
-
第三方派遣协议
部分中职学校宣称与机场、高铁等企业合作,保障学生就业,但实际可能通过第三方派遣安排安检员、服务员等岗位,与学校无关。
-
订单班宣传
校企合作项目常以“毕业包分配进企业”为诱饵,实际可能为劳务派遣合同,学生需注意合同细节。
二、升学承诺类套路
-
轻松升学宣传
学校可能承诺学生入学后可直接参加高考并录取,但实际升学难度可能远超预期,甚至以成人学历替代全日制学历。
-
学历混淆
部分机构利用家长对学历认知不足,宣称提供成人大专、自考等学历,需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三、费用相关套路
-
隐性消费
入学时学费可能较低,但后续的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等加起来可能高于宣传价,建议提前了解所有费用明细。
-
“低收费”陷阱
部分学校以“减免学费”为诱饵,实际通过增加其他项目收费获利,需谨慎对比同类学校费用。
四、其他常见骗局
-
五年一贯班宣传
技校可能以“五年制3+2”等名义吸引学生,实际为普通中职课程,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招生信息。
-
“内部指标”或“熟人推荐”
个别机构以“内部指标”“熟人推荐”为名收取费用,但并无实际保障,需通过正规报名渠道入学。
-
虚假宣传材料
网络搜索结果中可能包含夸大宣传的校名或专业排名,需通过教育局官网或权威平台核实。
建议家长防范措施
-
多方核实信息
通过教育局官网、招生平台及多所学校对比,避免轻信单一渠道宣传。
-
关注合同细节
签订合同时注意就业协议类型(三方派遣或全职)、学费构成及升学条款。
-
参观校园实地考察
重点查看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及学生管理情况,避免仅凭宣传资料判断。
-
警惕心理诱导
对“免费补课”“从众报名”等话术保持警惕,避免因从众心理做出不理智决策。
通过以上措施,家长可有效降低中职招生中的信息风险,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的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