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填海工程的中标单位以大型央企和国际化联合体为主,近年典型项目包括中建国际联合体611亿港元中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中国交建联合体获机场三跑道填海工程等,凸显香港基建对环保技术与国际协作的高要求。
-
央企主导大型项目
中国建筑国际、中国交建等央企凭借资金与技术优势,多次中标香港核心填海工程。例如中建国际联合法国威立雅集团中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项目,合同额达611亿港元,创下香港环保工程纪录;中国交建则主导机场三跑道填海工程,合同总额超150亿港元。 -
国际化联合体成趋势
香港填海项目常采用跨国合作模式,如中建国际联合法国威立雅集团引入欧洲环保技术,中国交建联营体则整合香港振华工程等本地资源。这种协作既满足技术标准,也符合香港对国际经验的重视。 -
环保与低碳技术为核心
近年中标项目强调生态保护,如新界西堆填区采用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机场三跑道工程使用环保绞吸船减少海洋污染。中标单位需证明其在低碳建造和可持续运营方面的能力。 -
新兴区域合作项目涌现
除香港本土工程外,中山马鞍岛填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启动,香港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参与,如近期香港—中山联合推动的马鞍岛南部围填海方案,预算达500亿元。
总结:香港填海工程中标单位的选择反映其对技术、环保与区域协同的高标准,未来大湾区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市场机会,但企业需强化绿色技术与国际资源整合能力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