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基层医疗的新规定主要围绕深化医改、提升服务能力、医保政策优化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要点:
一、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
医联体建设强化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目标,通过“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以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促进“三医”协同发展。
-
基层服务能力强化
-
实施“千县工程”,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目标到2025年实现全国20%以上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
在乡村建设更多就诊点,配备专业医师提供常见病诊治,并推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病历信息共享。
-
二、医保政策调整
-
报销比例提高
自2024年10月1日起,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提升至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至75%。
-
医保支付机制优化
-
推广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和药品高值耗材集采制度,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促进医药资源合理配置。
-
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自费负担。
-
三、健康保障与扶贫政策
-
健康扶贫强化
增加医疗救助资金,扩大贫困家庭医疗补贴,建立疾病防控体系,通过健康宣教和预防接种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 对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专项补贴,健全因病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确保贫困群体参保率不低于99%。
-
门诊统筹扩展
将产前检查等医疗费用纳入门诊保障,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引导群众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
四、信息化与服务质量
-
医保信息化建设
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效率。
- 实现医保基金预付运行机制,优化医药产品迭代,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优质服务激励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基层机构进行表彰,鼓励构建高效便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上政策通过多措并举,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