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专项计划与普通批次的录取顺序为:本科普通批先录取,地方专项计划后录取。这意味着考生若同时填报两类志愿,会优先参与普通批次的投档,未被录取时再进入地方专项计划的选拔流程。关键亮点包括:①两类志愿可同时填报但互不冲突;②普通批录取结果直接影响地方专项的投档资格;③地方专项一旦录取,普通批志愿自动失效。
-
录取批次顺序明确
各省份录取流程通常按“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本科二批”的顺序进行。例如山东省规定本科普通批全部结束后才启动地方专项投档,河南省则安排在本科一批结束、二批开始前完成地方专项录取。 -
志愿填报策略灵活
新高考省份(如河北、河南)允许将地方专项计划合并到普通批志愿中统一填报,但需注意院校代码或专业组的区分。考生可借此实现“冲高院校靠普通批,保底选择靠地方专项”的双重目标。 -
专项计划的兜底作用
地方专项计划常面向农村或贫困地区考生,部分院校录取线比普通批低10-20分。若普通批未被理想院校录取,专项计划可提供二次机会,但需满足户籍、学籍等硬性条件。 -
录取结果的互斥性
被地方专项录取后,系统将自动终止后续批次投档。例如某考生若通过地方专项被省属重点大学录取,即使其普通批志愿达到更高院校分数线,也无法再被录取。
建议考生根据自身分数与户籍条件,合理分配两类志愿的名额比例,优先用普通批冲刺优质院校,再用地方专项作为保底方案。同时需密切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的最新批次安排,避免因政策微调影响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