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五大灾害治理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核心任务,关键措施包括瓦斯“零超限”管理、水害“三专”探放、火灾“四超前”防控、顶板“强支护”技术及粉尘“抑减捕”源头治理。通过科学预测、工程治理和智能化监测,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实现灾害可知、可防、可治的目标。
-
瓦斯灾害治理
瓦斯爆炸需同时满足浓度、火源和氧气条件,防治重点在于通风系统优化和抽采技术升级。采用地面井预抽、保护层开采等技术,结合实时监测预警,杜绝超限作业。突出矿井需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包括区域预测、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 -
水害防治
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为原则,地面防治通过填洼筑坝减少渗水,井下采用帷幕注浆、疏放采空区积水。水文地质透明化与智能预警系统可提前识别透水征兆,如煤壁“挂汗”或水温异常。 -
火灾防控
外因火灾需严禁明火并采用不燃材料支护,内因火灾依赖注浆阻化和惰性气体注入。建立火灾监测网络,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气体分析实现早期预警,应急处理优先隔绝灭火与联合灭火法。 -
顶板灾害管理
“三软”煤层需超前锚索支护和注浆加固,冲击地压矿井采用深孔爆破卸压。顶板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岩层位移,结合“问顶法”判断脱层风险,确保采掘面空顶面积最小化。 -
粉尘与冲击地压
粉尘通过煤层注水与喷雾降尘控制,冲击地压防治依赖应力在线监测和限员管理。推广“无尘化”开采技术,减少尘肺病风险;微震事件分析可预判岩爆趋势。
煤矿灾害治理需坚持“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四并重,构建全员责任体系与长效防控机制。企业应定期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推动AI巡检与自动化设备应用,将灾害治理纳入安全绩效考核,筑牢安全生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