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资料,以下高校或学科存在被取消或调整“双一流”资格的风险,具体情况如下:
一、明确提及面临风险的大学
-
宁波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被公开警示,整改期1年。其“力学”学科因分类争议(被划为“工程技术类”而非“基础学科类”)及学科实力不足受到质疑,若整改未通过可能降级或退出。此前也有分析指出其综合实力较弱,可能退出双一流。 -
安徽大学
与宁波大学同列警示名单,需对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行整改,复审不合格将面临风险。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被列入警示名单,其“法学”学科需整改,若未达标可能被调整。 -
东北林业大学
作为老牌林业高校,因发展缓慢、学科实力未显著提升,可能在2020年的预测中被取消双一流资格。 -
西南科技大学
2025年2月最新消息显示,该校可能因学科调整被“踢出”双一流名单,但尚未有官方明确表述。
二、学科调整导致的资格变化
-
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学科在第二轮评选中被撤销,但通过调整新增“教育学”学科保留了双一流地位。 -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学科被撤销,调整为“应用经济学”以维持双一流资格。 -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与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根据预测,这两所高校的特定学科可能因评估未达标被淘汰出双一流。
三、其他潜在风险高校
- 重庆大学:因学科建设不突出,可能从“双一流”A类降级至B类。
- 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虽未直接提及取消资格,但这些高校因大规模撤销学位点(如工程硕士),可能通过“瘦身”策略优化双一流学科布局。
四、政策背景与动态
-
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实行“有进有出”的淘汰制,每五年评估一次,不合格者将被撤销资格。例如,首轮双一流中新增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已面临后续评估压力。 -
学科优化趋势
多所“双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主动撤销弱势学科(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以通过评估。
总结
当前明确提及有降级或退出风险的包括宁波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学科调整方面,成都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部分学科可能被淘汰。最终结果需以教育部官方公告为准,但动态调整机制已明确释放信号:高校需持续强化学科建设,避免“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