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对象谈话记录是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内容应包含思想汇报、入党动机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党组织提出的改进要求。通过真实、深入的对话记录,既能体现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也能反映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以下是关键要点与写作方法:
-
思想动态与入党动机
谈话需明确发展对象对党的理论认知,例如对**、时政热点的理解。典型问答如:“请结合脱贫攻坚实践,谈谈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认识?”回答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空泛表态。记录时需突出逻辑层次,例如从“个人成长经历”延伸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决心”。 -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深度
优秀记录会具体到行为细节,如“业务学习中存在应付心态,仅完成规定动作而未主动拓展知识面”。党组织反馈需直指问题本质,例如指出“创新意识不足的根源是宗旨意识淡化”,并提出量化改进目标,如“每月研读2篇党的政策分析报告”。 -
案例的多样性与代表性
10篇记录应覆盖不同场景:教师群体可聚焦“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企业员工可探讨“党员先锋岗的实践标准”。每篇需体现行业特性,例如医护人员记录可包含“抗疫一线中如何理解党员担当”。 -
EEAT标准的内容优化
增强专业性:引用**条款(如第X条)作为批评依据;提升可信度:记录具体谈话时间、地点及参与人职务;突出经验性:发展对象可结合自身岗位,如“作为社区工作者,如何将群众投诉化解率从60%提升至90%”。
写作时需避免模板化,重点呈现思想转变过程。例如某篇记录显示,发展对象从最初“入党为职业发展”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并通过3个月的数据对比体现成长。党组织应定期回访,在后续记录中反馈改进成效,形成闭环。
提示:谈话记录不是流水账,而是动态成长的见证。建议结合具体行业和个体特点,用真实案例与数据支撑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