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被多个国家禁止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数据安全风险、隐私合规争议以及地缘政治博弈,尤其是各国担忧中国技术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并缺乏透明化的数据处理机制。
数据安全与隐私合规问题
各国对DeepSeek的首要质疑聚焦于数据存储与处理方式。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要求其披露用户数据收集范围、存储位置及法律依据,但DeepSeek未能及时提供完整证明,触发GDPR等法规调查。意大利直接限制其处理当地用户数据,澳大利亚更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封禁政府设备的使用。美国官员则指控其可能通过“后门程序”将数据传输至中国,尽管相关报告未经验证,但仍成为禁令的重要依据。
技术优势引发的竞争恐慌
DeepSeek凭借低成本AI模型(如R1系列)快速崛起,其低至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远低于国际同行,直接冲击英伟达等传统科技巨头的商业壁垒。美国国会计划禁止联邦设备使用DeepSeek,部分议员坦承此举是因“美国输不起”,折射出对其技术颠覆性的忌惮。硅谷企业虽认可其创新,但在政治压力下被迫切割合作关系,加剧了其市场阻力。
地缘政治与舆论战影响
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常被贴上“技术间谍”标签,DeepSeek亦不例外。美国通过立法禁止政府使用,并联合盟友构建排华技术壁垒。台湾、韩国等地区以“防范公务信息泄露”为由禁用,实质是跟随美国主导的遏华政策。与此西方媒体集中报道其漏洞与争议,放大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形成舆论施压。
总结
DeepSeek的遭遇不仅是技术竞争的缩影,更是全球科技治理权博弈的体现。在技术快速迭代与地缘冲突交织的当下,中国企业出海需更注重合规透明化与安全信任建设,方能突破政治化围剿,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