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长期不用会导致氧化、受潮、元件老化等问题,严重时可能造成短路或功能失效。关键风险包括:焊盘氧化引发焊接不良、湿气侵蚀导致铜箔腐蚀、灰尘积累增加短路风险,以及静电损伤敏感元件。妥善存储和定期维护是避免这些问题的核心。
-
材料退化与氧化
长期闲置的电路板,铜箔和焊盘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湿气反应,形成氧化层。ENIG(化学镍金)表面处理的电路板保质期通常为12个月,OSP(有机保焊膜)仅6个月,超期后焊接性能显著下降,可能出现虚焊或掉件。 -
湿气与腐蚀
潮湿环境会加速电路板吸湿,导致铜绿现象或分层爆板。南方“回南天”等高湿环境中,未涂覆三防漆的电路板可能因离子迁移引发短路,甚至烧毁关键元件。 -
灰尘与静电危害
积灰结合湿气会改变电路阻抗,增加漏电风险。静电放电(ESD)可能击穿IC芯片,尤其是长期存放未做防静电处理时(如未使用金属化防静电袋)。 -
存储不当的机械损伤
堆叠过高或侧放会导致板材弯曲,金手指磨损;温度剧烈波动可能使焊点开裂。建议平放存放,环境温度稳定在15-25℃、湿度30-60%RH。
提示:若需长期存放,真空密封并添加干燥剂,每季度通电检测一次。高频板等敏感板材建议6个月内使用完毕,超期需返厂重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