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必记必背知识点
1. **战争(1840-1842年)
-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
- 过程:英军1840年驶达广东海面,1842年驶达南京。
-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独立主权完整性被破坏,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战争(1856-1860年)
- 根本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 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 爆发标志: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定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 文件: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期颁布《资政新篇》。
- 转折点:1856年天京事变。
-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4.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 根本原因:日本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制定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 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 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性质为反帝爱国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入侵,攻占天津、北京,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 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 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评价:虽然失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八年级历史的重要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