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
2025年低保新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各地政策调整及中央统一部署:
一、城乡低保标准提升
-
农村低保标准
- 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30元,部分地区如江苏高邮、海南三亚等涨幅显著(江苏高邮830元/月,海南三亚770元/月)。 - 计算方式调整为“收入-支出”差额,纳入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
-
城市低保标准
- 城市低保标准从不低于700元/月提高到784元/月,部分城市如湖南、江西等地同步上调(湖南城市740元/月,江西玉山县715元/月)。
二、政策调整与优化
-
收入核算范围扩大
- 除工资收入外,补贴、经营收入、存款利息等均纳入核算。
-
财产与劳动能力评估严格化
- 财产审查范围扩大至房产、车辆、存款等,劳动能力评估细化为有劳动能力者优先就业。
-
动态调整机制完善
- 低保标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设区市需每年6月底前调整,确保保障水平与生活成本同步。
三、保障对象与程序
-
申请条件
- 基础条件:户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标准、财产符合规定。 - 特殊群体:重度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可优先获得救助。
-
申请程序
- 书面申请(可委托村/社区)→入户调查、邻里评议→县级审批,结果公示。
-
与其他救助的衔接
-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低保标准的1.3倍,临时救助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四、地方差异与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具体标准因省、市而异,如云南农村低保6400元/年,江西玉山县月补助715元。- 资格审核 :严格核查“三无”人员、房产车辆等,防止不符合条件者受益。
以上政策体现了“精准帮扶、动态调整”的特点,既提高了保障水平,又强化了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