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科目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3+1+2”或“3+3”新高考模式。核心变化包括:传统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合卷)被拆分为单独考试科目,物理和历史成为首选科目,其余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组合。改革核心目的是打破文理分科限制,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同时通过等级赋分制实现更公平的评价。
-
理综取消的具体形式
传统理综300分的合卷考试已调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单独考试,每科分值100分。在“3+1+2”模式下,物理或历史为必选(二选一),化学、生物等科目变为再选科目(四选二)。例如,选择物理的考生可搭配化学和地理,而非固定绑定理综三科。 -
新高考的计分与命题变化
物理、历史采用原始卷面分,化学、生物等再选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制转换成绩,避免因试题难度差异导致不公平。例如,某考生生物卷面分80分可能按排名转换为85分计入总分。命题权也分化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数外)与省级自主命题(选考科目)。 -
学生需警惕的选科策略
物理虽非必考,但重点高校理工类专业普遍要求选考物理,甚至“物理+化学”绑定(如2025年多省要求)。部分考生因畏难放弃物理,可能限缩未来志愿填报范围。建议结合兴趣、学科优势及职业规划综合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
改革过渡期的地区差异
截至2025年,全国29省分五批推进新高考,但进度不同:早期试点省份(如上海)采用“3+3”模式,新加入省份(如河南、四川)实行“3+1+2”。未改革省份仍保留理综/文综,需以本地政策为准。
总结:高考理综的取消是系统性改革的一环,考生需关注本省政策并提前规划选科。学科选择直接影响升学路径,建议高一阶段即了解目标高校专业要求,避免高三被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