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提质扩容、待遇保障、职业发展等多项政策,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截至2025年,全省已实现每千常住人口配备1名合格乡村医生的目标,并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定向培养、入编激励等措施,稳定了村医队伍,优化了服务结构。
-
队伍提质扩容
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派驻等方式分类配齐乡村医生,常住人口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村医,2500人以上的增配至3名。2024年启动的三年全员培训计划确保村医每年至少接受两周专业培训,1412名定向培养生已进入岗位。 -
待遇与养老保障
村医收入包含六部分:省级定额补助(300-400元/月)、基本公卫补助(占比60%以上)、一般诊疗费(5-6元/人次)等,服务人口超1000人的村医年收入可达5万元。全省在岗村医均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离岗村医享受退养补助,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
职业发展通道
连续执业10年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村医可入编,执业20年以上可评中级职称,30年以上评高级职称(免论文要求)。目前357名村医已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大学生村医岗位吸引力显著提升。 -
服务能力升级
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现代化设备,如胸痛救治点、远程诊疗系统,并实现医保结算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定期派驻医师带教,村医每周1天临床实践,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甘肃省通过“进、出、管、用”综合施策,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稳定化的乡村医生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未来需持续优化偏远地区派驻机制,确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