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服务协议核心在于明确平台与用户的法律责任边界,同时强调数据安全与合规使用。其协议采用技术中立+开发者全责承担框架,但实际法律适用中平台仍需承担算法风控等义务。开源版本则基于MIT协议,允许商用且无附加条款,体现高度开放性。
-
责任划分机制
官方API接入模式下,DeepSeek将自身定位为“中立技术提供者”,通过服务协议将内容安全、数据保护等法律风险转移给开发者。但监管趋势要求平台对生成内容的风控、算法备案等承担不可推卸的合规义务,尤其在涉及公众服务时。 -
数据与隐私条款
用户输入输出数据可能被用于模型优化,但协议未明确数据留存期限与匿名化标准。企业用户需注意敏感信息本地化处理,避免因数据跨境或二次使用引发合规争议。 -
开源与商用自由度
私有化部署采用MIT协议,允许修改和商用且无法律管辖限制,但开发者需自行承担全链条责任,包括算法备案、数据安全等。相比之下,云服务商部署模式形成“平台联合责任”,降低开发者部分压力。 -
争议解决条款
协议未明确约定管辖法院,而同类开源项目(如阿里通义千问)要求争议适用中国法律。这种灵活性降低国际用户使用门槛,但也可能增加法律适用不确定性。
提示:企业选择接入方式时需权衡技术便利性与法律责任,私有化部署适合有合规能力的机构,API调用则需额外关注平台风控能力是否匹配业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