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明确规定清明节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倡导以鲜花祭扫、网络祭祀等无烟文明方式寄托哀思。近年来,当地通过政策引导、设施升级和便民服务,推动祭扫习俗向环保、安全、低碳转型,违规焚烧将面临处罚。
-
政策法规明确禁止露天焚烧
根据《石家庄市文明祭祀管理暂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广场、道路、绿地等公共区域焚烧冥纸冥钞或使用封建迷信祭祀用品。消防、民政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违规行为依据《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条例》处罚,市民可通过12319热线举报违规焚烧现象。 -
殡葬服务机构提供替代方案
全市公墓及纪念堂普遍设置“鲜花换纸钱”服务点,配备焚烧桶等安全设施,并推出“追思小屋”“云祭扫”等创新形式。例如市人民纪念堂搭建私密祭扫空间,双凤山陵园开放网上纪念馆,燕赵龙凤陵园提供化纸坊集中处理纸钱,既满足情感需求又降低火灾风险。 -
多元文明祭扫方式受推崇
官方倡议采用献花、植树、家庭追思会等低碳方式,党员干部需带头示范。部分陵园开展“时空信箱”“生命树”亲子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2025年清明期间,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特别强调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农村地区需自备灭火工具防范火情。 -
错峰出行与安全保障措施
祭扫高峰集中在上午8-11时,各陵园延长开放时间至早7点,建议市民优先选择公交或预约祭扫专线。相关部门加强消防演练、修剪枯枝落叶,并在重点区域增派巡查人员,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清明祭扫重在心意而非形式。随着“厚养薄葬”观念普及,越来越多的石家庄市民选择以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式传承孝道文化,既守护城市环境,亦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